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納米沸石咪唑酯骨架ZIF-8顆粒的油水界面張力和接觸角測定及巖心驅替實驗——結果與討論、結論
> 多孔陶瓷的造孔方法|發泡劑摻量對多孔陶瓷材料性能的影響
> 采購表面張力儀主要考慮的因素
> 界面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制、應用潛力(四)
> 表面張力儀分析氣潤濕反轉劑對緩解煤層水鎖效應、解吸速率影響(四)
> 重軌鋼中氧、硫含量、夾雜物形核率、聚集與界面張力的關系(一)
> LB膜分析儀證明SP-B在肺表面活性物質三維結構形成中的關鍵作用
> 連接基對3種表面活性劑GSS271、GSS371和GSS471動態表面性能的影響(下)
> 水、常溫液態金屬等9種流體對液滴碰撞壁面影響的數值研究(一)
> 可視化實驗方法研究電場作用下液滴撞擊表面的動態行為(三)
推薦新聞Info
-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三)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二)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一)
> 不同溫度下純有機物液體表面張力估算方法及關聯方程(二)
> 不同溫度下純有機物液體表面張力估算方法及關聯方程(一)
> ?工藝因素對植物纖維活性發泡材料表面張力的影響
> 印刷掉墨現象:真空噴鋁轉移紙儲存時間與涂層表面張力、結合牢度關聯性研究(三)
> 印刷掉墨現象:真空噴鋁轉移紙儲存時間與涂層表面張力、結合牢度關聯性研究(二)
> 印刷掉墨現象:真空噴鋁轉移紙儲存時間與涂層表面張力、結合牢度關聯性研究(一)
> 煤體潤濕性與水溶液表面張力關系的實驗分析【下】
不同類型的堿、pH值對孤東油田原油界面張力的影響(上)
來源: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瀏覽 477 次 發布時間:2025-09-04
摘要:為了深入認識堿與原油之間的作用規律,對酸值較高的孤東油田原油進行了研究,通過提取石油酸,切分原油組分,考察了堿的類型、pH值對不同原油組分模擬油界面張力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有機堿和無機堿分別與孤東油田原油作用,界面張力變化規律不同,隨著溶液pH值的升高,無機堿溶液使孤東油田原油界面張力下降至最低值后不再變化,而有機堿溶液使原油的界面張力先降低后升高,界面張力最低值對應的有機堿質量分數為1.0%;有機堿與原油酸性組分作用生成活性物質,可降低界面張力,使動態界面張力曲線呈“V”形或“U”形;有機堿與原油中的膠質、瀝青質組分作用均可產生活性物質,初始界面張力最低,后逐漸升高;有機堿與原油中飽和分、芳香分之間沒有相互作用。
大慶油區和勝利油區的先導試驗和擴大試驗結果表明,ASP三元復合驅技術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中堿的主要作用是與原油中的酸性組分發生反應生成活性物質,與體系中的表面活性劑產生協同作用。但礦場注入水中鈣鎂等二價離子的含量較高,無機堿三元體系由于結垢嚴重和乳化采出液處理難等問題導致難以大規模推廣。研究結果表明,勝利油區孤東油田原油使用氫氧化鉀溶液滴定平均酸值高達2.98 mg/g,比較適合開展三元復合驅,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對驅油機理認識的不斷提高,希望尋求一種能夠克服結垢和乳化的替代堿,以發揮三元復合驅的優勢。2006年,Berger等使用有機堿對三元復合驅技術進行了改進,2008年葛際江等研究了聚氧丙烯壬基酚醚硫酸酯鹽與堿混合體系對界面張力的影響,對有機堿的作用進行了初步探索。為進一步認識有機堿替代無機堿的可行性,筆者以孤東油田原油為研究對象,對比了堿性強弱相當的碳酸鈉、小分子胺類和有機堿OA與原油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有機堿水溶液與原油各組分模擬油之間界面張力的變化規律。
1實驗準備及方法
1.1實驗儀器與藥品
實驗儀器包括:402型電熱真空干燥箱、ZFQ81型旋轉蒸發儀、dIFT雙通道動態界面張力儀、原油族組分分離玻璃管柱等。
實驗所用藥品包括:分析純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乙醇、苯、氯仿、鹽酸、氫氧化鈉、三甲胺、有機堿OA、碳酸鈉,粒徑為0.149~0.075 mm的中性氧化鋁,粒徑為0.177~0.149 mm的層析硅膠。
實驗用原油取自勝利油區孤東油田3號聯合站外輸油,其在70°C下粘度為65 mPa·s,原油使用氫氧化鉀溶液滴定酸值為3.00 mg/g。
1.2實驗方法
酸性組分分離實驗步驟包括:①將一定質量的孤東油田原油用正己烷稀釋,加入含氫氧化鈉的乙醇水溶液,攪拌后靜置分層,分離出下層的醇堿溶液,用醇堿溶液對原油進行多次萃取;②用正己烷反萃取醇堿萃取液至正己烷層為無色,再用醇堿溶液萃取,在冰浴中用鹽酸將醇堿萃取液的pH值調至1~2,常溫下用二氯甲烷萃取濃縮的醇堿萃取液至二氯甲烷層為無色且水洗至中性,常壓蒸餾將二氯甲烷去除,再在真空烘箱中烘至恒重,即得酸性組分。
族組分分離稱取定量孤東油田原油,參照SY/T5119—2008中柱層析法將其分離,獲得原油飽和烴、芳香烴、膠質和瀝青質4種組分。
界面張力測定在實驗溫度為70°C,實驗用水礦化度為9675 mg/L,鈣、鎂離子質量濃度為311 mg/L的條件下,利用芬蘭Kibron dIFT雙通道動態界面張力儀參照SY/T5370—1999中旋轉滴法測定界面張力。





